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12年第30期 > 正文
编号:12318114
CPR和NP联合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治疗心脏骤停的价值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2年10月25日 黄登鹏 奉继运 蒋文姣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 评价徒手心肺复苏法(CPR)+体外无创心脏起博(NP)+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三者有机结合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价值。方法 将95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3组,即对照组1(CRP+NP组)30例;对照组2(CRP+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组)30例;治疗组(CRP+NP+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)35例。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,进行分组治疗。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抢救成功率,然后进行组间比较。结果 治疗组35例中有32例(91.4%)复苏成功;对照组1中有16例(53.3%)复苏成功;对照组2中有19例(63.3%)复苏成功。结论 CRP和NP联合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最佳方法,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徒手心肺复苏法;体外无创心脏起博;心脏骤停;心脏起博

    心脏骤停是危及生命的最严重的事件,心脏停博超过5 min,脑组织的损害就不可逆,心脏停博超过6 min抢救成功率只有10%,超过10 min脑组织即死亡,成为植物状态,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[1]。因此,抢救心脏骤停必须争分抢秒。目前抢救心脏骤停的方法有三种:徒手心肺复苏(CPR)、体外无创心脏起博(NP)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,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。现在临床上抢救心脏骤停易走极端,过渡依赖某一种抢救方法,挫失抢救良机,导致生命消亡。其实,只要将三种抢救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,扬长避短,就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,挽救生命于瞬间。我们在临床中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应用,取得了满意的效果,现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95例患者全部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的住院患者,其中男51例,女44例,年龄为17~83岁。原发病有急性心肌梗死20例,急性心肌炎合并Ⅲ°AVB9例,病窦综合征9例,重型颅脑外伤21例、脑卒中7例、电击伤5例,有机磷农药中毒19例,电机械分离2例,过敏性休克3例。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,即治疗组(n=35)、对照组1(n=30)和对照组2(n=30)。三组患者在年龄、性别、原发病、病情严重程度、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

    1.2 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 ①突然意识丧失。②大动脉博动消失。③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。④瞳孔放大。⑤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、心室停搏或电—机械分离。

    1.3 徒手心肺复苏术(CPR) 按照美国心脏学会(AHA)《2010美国心脏协会(AHA)心肺复苏(CPR)及心血管急救(ECC)指南》的操作流程[1]。

    1.4 体外无创心脏起博术(NP)[2] 起博模式用VVI或VOO方式,脉宽0.5 s,输出电流30~200 mA,频率60~120次/min,操作步骤:起博电极为前后位,胸前电极放在常规心电图V3导联处,后背电极放在左肩胛与脊柱之间,与胸前电极对应。起博电流为40~80 mA。心率60~70次/min。

    1.5 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[3] 其方法是:选左锁骨下中内1/3或中外1/3交界处下方约1~2 cm处为穿剌点,针头指向胸骨上凹,与胸壁成15°~25°夹角进针,确认进入静脉后,按Seldinger血管穿剌技术,置入7F血管鞘,将5F临时心脏起博电极从血管鞘插入左锁骨下静脉,并将电极与临时起博器相连接,调节起博器参数(电压2~5 V,频率70次/min,感知1 mV),在起博状态下慢慢将电极送入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室流出道(根据心电图Ⅱ导联波形确定),测试起博阈值进一步调到最佳起博参数。最后退出血管鞘到静脉外,固定电极,无菌纱布覆盖。

    1.6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首先给予基础治疗。对照组1给予CRP+NP;对照组2给予CRP+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;治疗组给予CRP+NP+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,三种方法有机结合,一旦发现患者心脏骤停,第一发现者首先实施徒手心肺复苏,同时呼救,第二位医护人员马上给予体外无创心脏起博术,在此期间,徒手心肺复苏不能停,准备物品,紧接着实施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。需要注意的是,头一个抢救方法,一定要等下一个抢救方法有效后才能停止。整个抢救流程是一环扣一环,紧密有序。

    1.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(x±s)表示,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0.0,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治疗组30例中起博成功28例(93.3%),对照组Ⅰ15例中有8例(53.3%)起博成功;对照组Ⅱ15例中有9例(60%)起博成功。见表1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心脏骤停临床上很常见,几乎每天都有。在所有的死亡原因中,循环系疾病(心脑血管病)占首位,提高了抢救率,就会挽救很多生命[4],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(AHA)发布了《2010美国心脏协会(AHA)心肺复苏(CPR)及心血管急救(ECC)指南》,对CRP作了更加合理和更为有效的调整,提高了CRP的成功率。心脏骤停的抢救是一个争分抢秒的工作,强调的是快、准、效,CRP在抢救心脏骤停时是最快的,无需任何设备,两只手即可,但其持久性、有效性不够,NP虽比CRP稍慢,毕竟它要准备简单的用物,但比CRP持久和有效。而经静脉心内膜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比前二者更有效、更持久,但其缺点是准备、操作需要时间。

    NP是Zoll等于1952年首创的,经过60年的发展,已成为一项较成熟的技术。它具有操作简单、快速有效的特点,广泛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[5]。椐我们的经验,它的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即可完成。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,为进一步的治疗赢得时间。但是,它需要的起博电流较大,一般大于阈电流5~10 mA,而心室起博电流为40~80 mA,患者难以忍受>60 mA起博电流所致的皮肤剌痛感。另外,与经静脉心内膜心脏起博比较,其起博效果欠稳定。

    自1958年Furman 开创了经静脉心内膜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以来,心脏临时起搏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[6]。它需要的起电流较小,耐受性好,无特殊不适,而且起博效果肯定,时间可维持2周左右。但其操作比NP复杂,操作时间较长,约为10~20 min,不利于抢救。

    我们知道,心脏骤停是心血管疾病中最紧急的急症,迅速恢复循环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所在,心跳停止5 min以上,恢复的可能性很小。因此,时间就是生命,在此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在临床实践,我们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应用,取得了满意的效果。本研究表明,单独应用两项技术,其成功率都不超过60%,而三者结合应用后,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1.4%。所以,CRP和NP联合经静脉临时心脏起博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最佳方法,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。

    参 考 文 献

    [1]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.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2797kb)